細化污染防治階段性目標 地方污染防治攻堅戰密集打響
【蘭州純水設備http://www.zggainer.com】為了貫徹《堅決治理污染指導方針》,環保部先后開展了七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活動和四次專項行動。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廣東、重慶和河北已經宣布了污染目標和實施計劃。專家建議,要做好污染治理工作,還需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投入,調動主體力量和積極性參與,建立和完善環境管理和投入機制等。
許多地方已經部署了污染防治的關鍵工作
7月4日,生態環境部《經濟參考報》報道,近年來,浙江省積極探索環境執法創新和司法聯動機制,共同應對環境污染。截至6月底,浙江省已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全省、市、縣三級環保和小權限聯絡機構的全面覆蓋,實現了全省環境執法和司法聯動機制的進一步發展。
6月16日,《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抗擊污染防治的意見》正式發布。《意見》提出了總體目標,同時敦促各地方部門加快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全面推進大氣、水土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工業純水設備。
據了解,廣東、重慶、天津、河北等地近期針對污染防治工作部署了具體工作安排,制定了階段性目標和具體實施措施。
廣東省要求我們集中精力解決突出的生態和環境問題。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此外,還需要解決固體廢物污染的嚴重問題,加快完成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不足,實施中央環境保護檢查和整改工作。
天津市發布了《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天津市>實施規劃》,在工業污染防治、農業農村、城市生活污染防治等方面加大了飲用水源保護和治理力度。
此外,重慶市還提出,要集中精力在重點領域開展治理污染的艱苦斗爭。河北、內蒙古、四川、湖北、青海等地近期也明確了污染防治的里程碑和詳細的工作計劃,加快生態文明體系、經濟體系建設,繼續推進綠色發展。
生態環境部長李甘杰指出,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良好的污染控制要比挑戰更有機遇。當前是發達國家環境問題的主要挑戰在2002年,在我國快速發展的30年里出現了集中工業純水設備,呈現出明顯的結構類型、壓縮、復合特征,老而難解決新環境問題的環境問題。
藍天防御是首要任務
根據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和地方省市的任務安排,大氣污染防治被列為防治重點。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中國環境部已開展了七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環保活動和四項專項整治行動。作為回應,生態和環境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偉勇說,最重要的是贏得“藍天”防御戰爭。
田為勇介紹說,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已經啟動,將從2018年6月11日持續到2019年4月28日,對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三個重點區域開展強化督查。新一輪強化督查從去年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擴展到了汾渭平原和長三角地區,從此前的“2+26”等28個城市進一步擴展到了80個城市。“去年抽調地方及部直屬單位約8000人次參加督查、巡查和特別行動工作,今年將調集3萬人參與此項攻堅戰。”
近日,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總體思路、基本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提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能源基金會(美國)北京辦事處總裁鄒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這是繼“大氣十條”之后,國家對綜合治理大氣污染而落實建設生態文明戰略布局提出的又一綱領性文件。
鄒驥表示:“中國已進入從強調‘發展速度’轉變為強調‘發展質量’的新階段,呼吸清潔的空氣,享受良好環境帶來的安全、健康和舒適,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重要需求。這一‘行動計劃’的出臺,及時準確地響應了人民群眾的訴求,亦能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
“攻堅戰開始步入標本兼治的深水區,同時聚焦突出重點。”鄒驥認為,“行動計劃”將大氣污染治理從末端控制帶入能源、產業、交通、用地四大重點領域的前端結構調整,從治標進入“標本兼治”。由于汾渭平原城市大氣污染形勢相當嚴峻,汾渭平原首次被納入重點控制區域,加大治理力度。同時,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工業純水設備,開展區域聯防聯控,是解決重點區域大氣污染問題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市場化機制
李干杰表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已經進入不欠新賬多還舊賬的階段。他強調,要提高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緊迫性、復雜性、艱巨性的認識,不斷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法治保障、資金保障、科技支撐保障、機構隊伍保障。
6月17日,廣東省揭陽市在向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查組匯報整改情況時表示,揭陽市目前“對一些治理周期長、治理效果難以立竿見影的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推進不夠堅決有力”。據悉,揭陽市目前正面臨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緩慢的窘境。同時,生態環保投融資機制不完善,治理資金缺口大。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還需要調動各方力量廣泛參與,加大環保整體投入力度,健全社會資本投入的市場化機制,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等。
“健全經濟政策體系,全面支撐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首席政策專家駱建華指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正在進入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全面打響多項污染防治攻堅戰,不僅需要沖鋒的號角,更需要建立健全各項制度、管理、政策等保障體系,發揮實效。
駱建華表示,環境經濟政策體系舉足輕重,“當前,包含價格、財稅、投入、融資等在內的生態環境保護經濟政策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多項政策已經或即將到位,令人振奮”。
業內專家認為,環境問題的復雜性特征明顯,大到一個區域的整體污染,小到一家企業的無組織排放,不同尺度的污染問題對應到由哪一級政府負責應該進一步明確,從而形成高效的響應機制。此外,還要扭轉地方政府的觀念,以發展經濟的智慧去治理環境。
“在政府定價的水、電領域,通過將環境成本打入價格,促進治污成本內部化,落實使用者付費原則,這些措施正在落實。”駱建華建議,價格補貼是正向激勵,稅收優惠是反向激勵。今年開征的環境稅會提供一些操作空間,比如對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可以考慮對達標企業在環境稅征收方面予以折扣。更多環保及純水處理設備資訊請關注皙全蘇州純水設備網。
- 上一篇:治理生活污水補齊美麗鄉村短板 2018/7/10
- 下一篇:粵桂黔高鐵經濟帶聯手推動區域環保合作新進程 2018/7/10